以茶養生,以茶悟道。喝茶是很多人養生方式的一種,但是要想養生效果好,在喝茶上也要多加注意。

1、不是人人都能喝
雖然茶葉中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,飲茶能清油解膩,增強神經興奮以及消食利尿,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,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飲茶。一般來說,每天1—2次,每次2—3克的飲量是比較適當的,對于患有神經衰弱、失眠、心臟病、胃病、腸潰瘍的病人都不適合飲茶,哺乳期及懷孕婦女和嬰幼兒也不宜飲茶。
2、不是越新鮮越好
從營養學角度來講最新鮮的茶葉其營養成分不一定是最好的,因為所謂新茶是指采摘下來不足一個月的茶葉,這些茶葉因為沒有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置,有些對身體有不良影響的物質,如多酚類物質、醇類物質、醛類物質,還沒有被完全氧化,如果長時間喝新茶,有可能出現腹瀉、腹脹等不舒服的反應。

3、不是在睡前飲茶
睡前最好不好喝茶,因為茶會刺激到腦皮層從而導致失眠。剛開始喝茶的尤其要注意這一點。飲茶會影響到當晚的睡眠,導致入睡困難,甚至影響第二天的精神,有神經衰弱或失眠癥的人,尤應注意。
4、不飲用過熱的茶
溫度過高的水,對口腔、咽部、食管及胃的黏膜都會產生燙傷而致充血,久而久之可導致炎癥。現代醫學認為,炎癥往往可以造成癌變。

5、老人飲茶宜淡不宜濃
眾所周知,茶有提神醒腦、促進消化、有益健康的作用。但是保健專家提醒:如果飲茶過濃,就會傷害身體。對于老年人來說,注意飲茶的濃度對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尤為重要。